推动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创新局面
我市加快打造“4+4+N”现代化产业链条
我市以打造领先全省、对标全国、接轨国际的智能工业新高地为目标,以优质项目为载体,系统推动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和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,重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“4+4+N”产业链,全面提升产业链知识化、信息化、全球化、生态化水平,推动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创新局面。
打造“4+4+N”产业链体系,即依据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趋势,按照突出重点、分层推进的原则,重点打造精品钢铁、绿色化工、绿色建材、高端装备制造4条标志性产业链,培育发展新能源、节能环保、海洋产业、信息智能4条培育产业链,超前谋划布局基因技术、类脑智能、空天开发等N条未来产业链,通过强链、补链、延链,努力构建“4+4+N”的重点产业链体系。
记者了解到,到2026年,我市重点产业链“五基”能力将显著提升,形成关键环节特色优势明显、上下游配套完善、大中小企业紧密协同、国际竞争力强的4条标志性产业链和4条培育产业链,产业生态不断完善,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。产业链、创新链、价值链实现深度融合,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,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,累计培育3至5家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领航企业、100家以上单项冠军、100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和18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,建成精品钢铁、绿色化工、绿色建材、高端装备制造业四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,“4+4+N”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。
作为省工业重镇,我市以钢铁、绿色化工、绿色建材、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实力雄厚,但同时存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。补足短板,我市加快推进钢铁产业退城搬迁、整合重组、短流程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,支持钢铁企业工艺智能改造、品牌培育提升,重点发展高端产品,深入推进国家级钢铁清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。打造绿色化工和绿色建材产业链,我市以园区化、基地化模式,加快延伸盐化工、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等细分产业链条,形成能源类产品、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三大产品体系。以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产业为引领,重点推动防水材料、被动式门窗系统、保温材料、功能涂料等产业发展,加大节能玻璃、保温连接件等高技术产品的研发力度。以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为目标,我市还加大对产业链龙头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培育扶持力度,重点打造轨道交通装备、机器人、汽车三条细分产业链。新能源、节能环保、海洋产业、信息智能产业链是我市转型发展的新动能。我市在壮大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同时,依托海港开发区氢能产业示范区,推进工业副产品提氢和绿电制氢,加快布局制氢工厂及加氢站建设,推进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重卡汽车应用。依托重点企业,发展高效节能产业、先进环保产业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、再制造产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。同时,推动高端海洋装备产业化应用,完善海水淡化—提溴—制盐—苦卤化工相结合的绿色海洋生态产业链,并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依托优势企业,补齐关键元器件、整机产品和基础软件短板,延伸发展信息智能应用服务。在此基础上,我市还超前谋划布局基因技术、类脑智能、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链,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、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,打造若干应用场景。推动工业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,产业链、供应链、创新链、物流链高效运转、协同升级是关键。我市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和风险预警制度,实施稳链补链强链工程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,以及标准强市、质量强市、品牌强市战略,努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“唐山制造”品牌、培育一批“质量标杆”企业。